首页>九星村>九星村简介
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概况

九星村地处上海西南部、隶属于闵行区七宝镇,村域面积1.1平方公里,19个村民组、1185户、4600名村民。

九星村党委下设6个直属党支部,归口领导的“两新”组织市场党委有8个党支部,共计14个党支部、433名党员,其中在职党员60名、老龄党员101名、市场党员272名(转入组织关系192名)。

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,九星村抢抓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历史机遇,加快调整产业结构,探索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变革,走上了“以市兴村、强村富民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,创办了中国最大的村办市场。

创新每一天,求实每一步。九星人始终发扬“坚韧不拔、勤奋好学、自主创新、求强务实、勇立潮头、敢于争先”的九星精神,探索出了产业接二连三、极具特色的富民之路。九星村集体经济组织——上海九星控股(集团)有限公司旗下分设“市场管理、财务记账、广告制作、电子商务、小额贷款、旅游服务、文化收藏、房屋租赁、地产开发”等诸多产业。其中支柱产业上海九星综合市场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90多万平方米,入驻全国各地商家10000多户,经商务工人员25000多人,年交易额300多亿元。市场汇集五金、陶瓷卫浴、灯饰、家具、窗帘布艺、茶叶、酒店用品、装饰玻璃、钢材、胶合板、名贵木材、地板、防盗门、油漆涂料、电器、PVC、不锈钢、文具礼品、菜市场、石材、电线电缆、消防器材、文化收藏品、红木家居等28大类专业商品区。2010年、2013年两次通过ISO9001: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。市场拥有TOTO、科勒、史丹利、日立、西门子、TCL、摩恩、雷帝、多乐士、大师、飞利浦等国际国内品牌2500多个,品牌专卖店1300多家。

市场的繁荣发展使九星村经济始终保持2位数增长,1998年至2014年的经济指标:农方可支配收入由2884万元增长到110097万元,增长了38倍;上缴税收由1145万元增长到41364万元,增长了36倍;净利润由1784万元增长到36154万元,增长了20倍,1307亩土地的平均亩产值达到84万元,收入突破11亿,并创造了连续20年持续增长的业绩,位列中国经济百强村第五位、中国名村影响力排行榜第五名,曾经欠债1780万元的落后村蜕变成中国市场第一村。

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,让全体村民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红利,如今的九星村民人人有工作、人人有保障、人人有股份,并享有“四金”收入,即薪金、福利金、股金和租金。同时也促进了城乡融合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。

九星村、集团、市场相继获得了全国文明村、中国十大名村、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、中国市场第一村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状、全国诚信示范市场等50多项全国性荣誉和100多项上海市荣誉。九星村党组织自2001年至今一直是上海市“五好”村党组织。九星市场党委被授予上海市“两新”组织“五好”党组织、上海市“两新”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、上海专业市场党建工作创新基地。

创新是九星发展的关键,求实是九星腾飞的根本。展望未来,九星以塑造“中国市场第一品牌”为契机,抓住时代新机遇,主动与上海虹桥国际商务区对接,把九星打造成商业+商务的集聚区,生产+生活商品的集散区,线上+线下交易的融合区,实现现代化商业服务集聚区的九星梦。

首页>九星村>九星村志
一、本志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,全面、系统记载九星村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历史和现状。
二、本志记述范围为今九星村地域。包括九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,九星生产大队、东风生产大队和水产大队,九星行政村、东风行政村、水产村。
三、本志以1949年5月为上限,2010年底为下限,部分内容作追溯或延伸。
四、地名、行政和经济管理组织均直称其名。1956年九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前,用九星地区。此后,有九星生产大队、李家木桥生产
大队(1966年起又称东风大队)、水产生产大队,九星
行政村、东风行政村、渔民行政村。
五、本志以生者不立传为原则,设人物传略。
六、本志资料来源于档案记录。采录《上海县志》《七宝镇志》和其他书籍、报刊等相关内容,以及各方面人士回忆、口碑和实地调查。
序一

九星村是上海1600多个行政村中的普通一村,又是不一般的一个村。说它是普通的一村,是因为它的主人还是村民,过去的乡下人。它的土地还是集体的土地,以前是种粮种菜的。讲其不一般,是因为它以全村的1800亩土地,每年向 国家缴纳3亿多元的税收,向社会各界提供了2万多个工作岗位。它是上海,乃至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商品集散地,每天在吐纳上千家工厂的近万种商品,每年的商品交易额达三四百亿元。它天天车水马龙,市声嚣嚣。

各种地方口音,尤其是操上海口音的顾客满面笑容地在这里淘货,只是因为就上海来说,这样规模的市场,就此一家,别无分册。这里的东西物美价廉,而又样样具备。装修新房的人家,更是少不得进九星市场的这扇大门。它给大家带来方便,带来实惠,带来了快乐。更不一般的是,十几年前这里还是连片的菜田和村落,鸡叫鸭鸣的地方。四周已在城市化,而这里的村民还是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。1992年,每个劳力从村集体经济中分得现金3300余元。这些钱只够温饱。而作为全村的自治组织机构村委会,欠了一屁股两疙瘩的债。就这么经过几年的奋斗,九星变样了,大变样了。2003年成为上海首富村,走路做事开始有模有样了,直到2013年每年列在上海综合实力百强村的榜首。好事还接二连三地过来,话啥格,又是“全国十大名村”,又是“中国市场第一村”,连市里的广播、电视、报纸里也常提起九星来。想想也是,你看看,且不说对国家这个“大家”的贡献,就是我们村这个“小家”,及“小家”里的每个“家属”,也早已没有当年的穷相。村集体资产达16亿元,每年可支配的财力在8.9亿元,每个劳力平均收入5万元,全村村民每人每年股金收入0.87万—1.74万元。

现在哪家村民不住新房,哪家没有几十万元的银行存款,哪家没有轿车,哪个村落没有几个大学生。村还是村,地还是地,哪能变得这么快。想想,除了国家、市、区、镇这个大环境的因素之外,九星能有今天,可归结到“地和人”这两端上来。在现今社会里,农民能受到尊重,人家来求你,除了土地还有什么呢?我村在城市化过程中,已经失去了三分之二的土地,这些土地的转移,并没有给我村带来实质性的利益。那些因土地被征用而进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村民,后来几乎都成了社会多余的人,在经济上、人的自尊上更受到很大的损害。剩下的三分之一土地怎么办。在城市化的裹挟下,要不了二年三年,这些地皮会被各种名目征用光,九星村村民谋生手段,因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的丧失而将一无所有。

保住村民最重要的饭碗头,让他们能以此而安居乐业,是村委会最大的事。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把这仅剩的土地紧紧抓在村民的手中,掌握其支配权和使用权,顺应时势,合理利用。怎样让这些土地日出斗金来,又是另外一个问题。自国家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,人民公社的土地不再让社员讨嫌,1988年上海开始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以来,我们近郊土地的巨大潜值就逐渐被人认识。在继发展种植业、养殖业之后,我们对全村土地的经营,进行多种尝试。办仓储,与市属工厂办联营企业,等等。作为农方,无不落到“受人欺”的地步,付出了全力,收获的是微利,有的还赔本。而此时,另一种声音,“我们要造别墅”,趁着一些地方的农民别墅热,紧紧向村委会逼。